集團讀書會︱長河家人成長分享
【發布時間:2020.10.12 信息來源:世紀長河 中文站】
追求員工幸福,助力員工心性成長與自我實現是世紀長河集團經營哲學的核心理念之一。腹有詩書氣自華,經典書籍的閱讀與分享是一個人內在提升的重要方式,心靈的美好也將伴隨著工作生活的和諧幸福,正如一位名家所言:經典閱讀就是要讓真正的陽光住在心里。為此,集團多年來一直堅持每周四晚8點舉辦一次線上讀書分享會,在這里我們見證了每位長河家人的用心分享與成長歷程。
新一期的讀書會分享書籍為稻盛和夫的經典新作——《心》,它是稻盛和夫對其整個人生哲學的一次核心梳理與提煉,也是他對所有讀者的一生囑托:一切成功都歸結于利他之心,也就是良心。本次節選出了幾位家人的精彩分享內容,讓我們一起傾聽他們的成長心聲。
以美好的利他之心為社會、為世人傾注力量時,我們的人性就能得到磨煉,幸福感與充實感就會降臨,我們的人生就有更深的意義和更大的價值。人生由“心”開始,到“心”終結。這就是我在八十多年的人生中證得的無上智慧,也是度過美好人生的究竟秘訣。
——摘自稻盛和夫的《心》
張建茹:在《心》這本書中,稻盛先生分別從良心、真我、利他幾個方面為我們詮釋了何為“心”。何為良心?他從三個方面做了解答:第一作為人何為正確,就是不以利害得失而是以是非善惡作為一切判斷行動的基準。第二,要磨煉靈魂,提高心性:無論做什么事都拼命投入,持續努力,以這樣不斷的精進來提高心性。第三、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人生由心靈編織,發生在眼前的所有事,都是由自己的內心吸引而來,面對眼前發生的事,抱什么想法,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人生將因此發生巨變。他認為“真我”是心靈最為純粹,最為美好的部分,剝離重重包裹在真我外側的感性和知性,一心一意磨煉靈魂,讓它成為真我本身的意識。關于利他,稻盛先生認為,善意的動機非常重要,動機是善意的事情自然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邪惡的動機,不管多努力,事情都無法順利推進。而且一定要盡可能排除自我,排除利己心。自我是本能的東西,也是我們生存所需的欲望。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降低自我,盡可能增加真我,只有這樣,那個充滿利他心和關愛心的善我才能持續呈現。
游振忠:我們真正利他的前提是無我,因為有時我們的自我會冒出來,打著利他的幌子去做滿足自我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每天反省,每一次都要秉持作為人何為正確的基本原則。在具體落實上,稻盛先生說我們要從身邊的人和事做起,其實這比較好理解,在困境當中的人,得到任何一點幫助,甚至一句話、一個微笑,對他們而言都是鼓勵和支持,他們的內心也會感到溫暖,所以利他不遠,隨時可以在我們身上發生。另外在書中提到的磨練靈魂、提升心性的方式在于認準一個目標,永不放棄。稻盛先生認為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煉人格的“修行”。因為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過工作來磨煉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說,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畢竟生命是需要沉淀的,就像有生命經驗的人做事總是比我們妥當。因此我們的技能提升需要時間的積累,同時經驗和認知也需要慢慢體悟,在這個增加養料的過程中,我們要潛下心來、踏踏實實的做事學習。 謝文婷:稻盛和夫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企業的人,心性很重要,心是良心,是利他,是追求真我,是不斷靠近真善美的過程。”這句話對我的感觸頗深。我們只有放下私心,放下是非,利害得失,方能心靜,方能從容!接受現實,接受逆境,包容一切,方能心靜。人生難免會遇到風雨和坎坷,對于生活中的諸多不順,不要心懷不滿、怨氣沖天,也不必耿耿于懷、一蹶不振。不管是福還是禍,我們都得面對;是好的還是壞的,也都將會過去。我們與其背著沉重的包袱彎腰受罪,還不如放下沉重的包袱去放手一搏;學會放下,我們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不要一味的去鉆牛角尖,要讓煩惱遠離自己,而不是自己一味的給自己增添煩惱。當我們學會如何將自己的內心沉浸下來,我們的心靈就會是凈土。在工作中我們要成為能夠帶給同事陽光、溫暖的向日葵。為他人著想,關心別人、愛護他人。時刻為別人著想,在關鍵時刻能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他人。要學會把愛送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并以此為快樂。不要總想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唯有心靜,才能生出智慧。持久的幸福感,需要經營一顆穩重、忍耐、淡然而平和的心。
侯憲東:在《心》這本書中,稻盛和夫先生提到,以利他之心做人做事的時候往往一切順利,我認為只有處處為他人著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候,即使有不好的事情也會避而遠之。相反可是如果只為自己謀利,自私自利的時候,就會困難重重,阻礙重重。稻盛和夫先生的成功,除卻善心以外,和他個人付出的艱辛努力是分不開的。還是那句話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積極投入,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我想人只有進入這樣一種忘我的狀態,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得以解放,進入一種自由自在,靈感迸發的境界。書中寫到,“以強大心靈成就未來”只要瞬間感覺能行,就能實現。我認為當每一次我們遇到困難時,只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意念,咬牙堅持下去可能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回想起以前在部隊第一次全副武裝五公里的時候,開始很少能夠堅持下來班長會在旁邊喋喋不休的說堅持一下,堅持一下,僅僅的四個字這就是一種心念的堅持,當我們養成一種好的習慣時,堅持下去以后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會慢慢的發生改變。
閆洋:稻盛老先生在《心》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在心靈深處,我們存在著兩個我,一個是“真我”,一個是“自我”。真我是關愛他人,為他人盡心盡力;自我是只要自己好就行,哪怕排擠別人也要自己收益,也要自己幸福。杰出的能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用真我去使用它,可以讓人實現巨大的成功,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更大的貢獻。如果用自我去使用它,可能會為實現自己最大的利益,使人誤入歧途,危害社會。同樣的能力,是善用還是惡用,將會使這個人的價值發生很大的變化。為此我們要減少欲望,學會知足。“愛己者,不善最也”。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意識地摒棄過分愛己之心,人的過錯、傲慢、事業失敗,都是過分的愛己之心生產的弊端。愛己之心、私心、利己這些對于自我的執著才是人類的欲望的真實面目。所以,能減少多少欲望,才能從心中除去多少自我,真我所占的比例才能相應擴大。在自然界中,百獸之王的獅子在每次捕獵后,大概一周左右的時間不會在獵殺。因為它們知道如果貪得無厭,為了滿足欲望而肆意捕殺,那么獵物的減少就會危機自己的生存,在自然界中存在人類世界所沒有的“節制”。這教給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知足,不要貪得無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