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6,380億元,同時預測2021至202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容量有望達1萬億元。在經濟紅利、政策紅利、人口紅利、產品創新升級紅利和進口替代等多方面因素驅動下,預計未來10年的年復合增速仍將超過15%,遠高于GDP增速,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已經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進口替代是未來十年器械發展的主旋律。此外,這次疫情必將帶來全球公共醫療資源的大規模重建和補齊,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擴張機會不只是國內,也會是全球范圍內的。
在技術創新、升級、迭代的背景下,國產醫療器械正在經歷著由中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的轉型。在各個細分領域,國產醫療器械已逐步突破多項技術壁壘,甚至在部分領域基本實現了進口替代(國產占比超過 50%),例如1、植入性耗材中的心血管支架、心臟封堵器、人工腦膜、骨科植入物中的創傷類及脊柱類產品等;2、大中型醫療設備中的監護儀、DR 等;3、體外診斷領域的生化診斷;4、家用醫療器械中的制氧機、血壓計等。
盡管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正在經歷著快速的發展,但行業“小散亂”的局面尚存, 2017年底約有醫療器械公司1.5萬家, CR10占比僅約10%,未來隨著高端進口替代的進行,預計行業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升。目前,國內的進口替代仍然是處于初級階段,主要是替代較低技術含量的器械,只有在企業收入增加后才會有更高的研發投入,從而使得進口替代持續進行。與此同時,由于與藥品不同,每個器械細分子行業的天花板都不高,并購幾乎成了器械企業做大做強的唯一途徑。因此,進口替代、集中度提升、外延并購都是國內醫療器械發展的重要邏輯。
據了解,就國內來看,未來兩年新基建的最核心內容將是加強醫療設施建設、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國際上,因為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圍內的持續蔓延,國產醫療器械爆發了數倍甚至數十倍于國內市場的海外出口需求,相對于大多數行業及上市公司的經營慘淡低迷甚至負增長,醫療器械板塊將是今年最確定高增長的行業。
醫療器械已經進入中國黃金十年高景氣周期,這一過程前兩年已經開始,新冠疫情只是極大的加速了這一進程。未來將有更多的國產醫療器械廠商會贏得醫療新基建的發展契機,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技術創新進步、產品迭代升級,在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中,實現國產品牌的進口替代。